添加时间:2016-9-17
就业扶贫是扶贫的重要手段之一,而就业扶贫工作核心在精准。按山东省定扶贫标准,临沂市仍有贫困人口44.2万,占全省的六分之一,其中在劳动年龄内的有12.2万余人,有就业愿望和劳动能力的1.1万余人。
如何解决劳动年龄内的贫困人口脱贫问题,实现稳定就业?对此,临沂市人社部门按“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”基本方略,强化造血功能,将就业与社会保障精准扶贫捆在一起,切实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难题。
“扶贫车间”实现家门口就业
“这个‘扶贫车间’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好的就业岗位,让我们在家门口就有活干,有钱赚,照顾家与赚钱两不误,是一举两得的好办法。”能在家门口就业赚钱,费县曹车社区扶贫车间的孙士英喜出望外。这不仅在费县,记者了解到,全市各县区的“扶贫车间”正开的如火如荼,解决了贫困人口家门口就业的问题。
为什么要建“扶贫车间”,它又是如何一步步开展起来?“我们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是,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又有就业愿望为什么成为贫困人口?”带着这个疑问,临沂市人社部门组织了调研。
采访中记者了解到,为了调动各级打造扶贫车间的积极性,市人社局筹集20万元,在郯城县关庙村打造了一处扶贫车间,主要利用当地水稻种植业发达,稻草较多利用不合理,附加值低的现实,开展稻草深加工,增加稻草附加值,实现贫困人口增收。该车间共吸纳贫困人口30余人,每人每年增收1.3万元左右,受到了群众认可。
截止到目前,全市已打造“扶贫车间”426处,吸纳贫困人口2117人,人均月收入1500元左右;全市计划打造扶贫车间830个。
训助推扶贫走上“快车道”
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,一种是“被拖累”不能离家致贫,市人社部门在调研中也发现,有些不是自己不愿意劳动,而是工作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。“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技术,缺少技术附加值。”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认为,要让他们脱贫必须在培训上下功夫,通过培训增加劳动附加值,增加收入。
对此,市人社局针对有劳动能力但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群众,采取送培训送岗位活动,激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内力。据介绍,在培训中坚持宜农则农、宜工则工、宜商则商的原则,创新培训模式,推行“短平快”培训,让技能培训走进家门口,组织培训机构开展上门送培训,到贫困乡镇集中开展免费培训,实行订单、定向培训,强化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。
“三支一扶”大学生趟出致富新路子 三人行网络 网站建设 网站推广
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关键是人才。随着“三支一扶”政策的推进,及大学生就业方式改变,如今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越来越多。“他们文化高、知识新、脑子活、有激情,是农村精准扶贫的宝贵财富。”人社部门看到了大学生在精准扶贫工作中的独特优势,打起了大学生利用“互联网+”帮助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意。
平邑县“三支一扶”大学生高璐璐,工作的村位于沂蒙山腹地,是一个只有30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。在扶贫工作中,她利用所学“互联网+”知识,倡导电商进村活动,在她的帮助下,村里的年轻人开起了淘宝店。“还有一些贫困人口也加入到了这个团队,开起了淘宝店,帮助村民销售农作物。”高璐璐介绍,短短半年,全村淘宝店发展到近40家,日发单量1000单以上,销售额突破300万元。
本文摘自:http://www.ly333.net/new_show.asp?id=865
浏览次数:393